top of page
200808-臉書和行動-2-4.jpg

歐盟決議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

(2019/04/18)為了終止塑膠帶來的殘酷陋習,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始頒布塑膠相關禁令,但礙於人民反彈、產業抗爭等因素,政令的推動往往面臨許多窒礙。但近日歐盟則透過議會鄭重宣布,將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,期待藉由最嚴格的法治,給大自然一個喘息的空間。

歐洲議會日前以壓倒性的560:35票數,贊成禁止使用一系列一次性塑膠,這當中包含咖啡最常使用的咖啡杯、攪拌棒,以及餐飲不可或缺的餐盒、餐具等,加上保麗龍、吸管、棉花棒、耳塞、濕紙巾等,2021年全面生效,且適用於所有歐盟國。

歐盟預估,禁令生效後,預料將會對相關產業達到極大損失,可能金額達每年2.59億歐元至6.95億歐元(約台幣89億至240億元)。但為了環境,這是必然的結果,歐盟也已開始輔導轉型,務必將產業衝擊減緩。(摘自遠見

04 採取行動-2-1.jpg
04 採取行動-2-2.jpg
04 採取行動-2-3.jpg

加拿大最快2021年禁用一次性塑膠

(2019/06/11)加拿大總理杜魯道(Justin Trudeau)週一(10日)宣布,該國將全面禁止一次性塑膠製品,最快於2021年上路。

 

杜魯道週一在魁北克(Quebec)高爾特自然保護區(Gault Nature Reserve)湖岸旁宣布這項計畫,他說當局從歐洲議會3月通過的法案得到啟發,要禁止的品項將根據科學評估訂定。

 

杜魯道指出,塑膠垃圾污染海洋的問題是「全球挑戰」,稱自己作為父親,難以向子女解釋世界各地擱淺的鯨魚肚內為何塞滿膠袋。

 

據悉,除了塑膠瓶、塑膠袋和吸管,禁止清單可能包括棉籤、飲料攪拌器、盤子、氣球棒等物品,速食容器和保麗龍杯也可能禁用。

 

根據杜魯道透露的計劃,製造或銷售塑膠產品的公司負責回收塑膠垃圾,他說,「無論我們是在說塑膠瓶還是手機,企業都應該為他們製造和推出的塑膠品負責」。(摘自自由時報

04 採取行動-2-4.jpg
04 採取行動-2-6.jpg
04 採取行動-2-5.jpg

台灣2030禁用四種一次性塑膠

(2018/02/13)「2020內用禁用、2025以價制量限用、2030全面禁用。」環保署在年末拋出包括吸管、飲料杯、購物袋、免洗餐具等四種一次性塑膠的減用時程表。署長李應元強調,在吸管的部分,可能是全球第一個以「全國」來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的例子。

包括購物提袋、免洗餐具、一次用外帶飲料杯、塑膠吸管,環署提出具體的限用期程。2020年提袋將再擴大限用範圍,所有開立發票的商店都將納管;餐飲店消費者內用時不能提供一次免洗餐具與塑膠吸管;外帶飲料杯自備優惠再強化。2025年則是四項都全面限用不得免費提供,而是需付費購買,以價制量;2030年四項全面禁用。

李應元表示,台灣可能將是首個對塑膠吸管展開管制的國家,目前有聽說某些城市展開限用,但還沒有以全國為範圍的例子。預定在2019年就從連鎖、速食餐廳等有一定規模的餐飲業者開始推動,內用不得提供塑膠吸管,2020年進一步所有餐飲店內用不得提供。李應元認為,改用不鏽鋼等其他材質、或使用可食性材質的吸管、或是直接喝不用吸管,都是可改採的作法。

水保處處長葉俊宏表示,這次瞄準這四項一次性塑膠製品,是因為這就是民間團體長期淨灘統計下,名列前茅的前幾項海洋垃圾,而且也是民眾一般生活最常使用的物品。(摘自環境資訊中心

環保署:百貨量販賣場內用禁用免洗餐具

 

(2019/08/08)環保署今天公告修正「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」,新增百貨公司業、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業,於內用餐飲時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,違反者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,處1200至6000元罰款,環保署授權各地方政府自行訂定實施時間,交由環保署核准後實施。

目前學校、公部門、超市、連鎖便利超商、連鎖速食店、有店面餐飲業等場所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,其中公部門及學校更嚴格規定內用餐飲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。

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,為推廣自備環保餐具及使用可重複清洗使用餐具,新增百貨公司業、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業,消費者內用時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,包括杯、碗、盤、碟、餐盒、筷、湯匙、刀、叉、攪拌棒等,但試吃、已經包裝好放在架上的商品排除管制。

環保署表示,減塑是國際趨勢,第4屆聯合國環境大會170個與會國誓言在2030年前大幅削減免洗塑膠製品,歐盟亦已規劃將2021年限制包含叉子、刀子、勺子、筷子等免洗餐具的使用,G20大阪峰會通過「大阪藍海願景」(Osaka Blue Ocean Vision),就海洋塑膠垃圾問題,達成2050年以前削減為零的目標達成協定。環保署為引導民眾改變習慣,優先從「不一定需要使用免洗餐具」的內用環境開始管制,逐步引導民眾及業者適應。(摘自自由時報

04 採取行動-2-7.jpg
04 採取行動-2-9.jpg
04 採取行動-2-10.jpg
04 採取行動-11.jpg
04 採取行動-2-12.jpg
04 採取行動-2-13.jpg
04 採取行動-14.jpg

英國超市無包裝減塑實驗

啤酒也能自備容器帶回家

 

(2019/06/18)英國第6大零售商、曾被票選為滿意度最高的維特羅斯超市(Waitrose),本月開始在牛津郡一間門市推出「無包裝實驗」,超過200種商品統統省去一次性包裝,裝在賞心悅目的玻璃桶內,顧客必須自備容器,才能把它們裝回家。

維特羅斯波利路門市的「無包裝零售區」,除了常見的裸賣蔬果和鮮花,也有穀類、紅白酒與啤酒等,還包括洗衣精、去污劑等清潔用品,統統都是秤重計算。忘了攜帶容器的顧客也可以支付5英鎊(約200元台幣)押金,向超市借用瓶罐,下次歸還可以拿回全部押金。

維特羅斯在2018年訂下目標,全部自有品牌要在2023年以前盡可能去除塑膠包裝,無法捨去的包裝也改為可回收或可生物分解材質。維特羅斯企業社會責任部長哈里斯(Tor Harris)說,希望與消費者一同摸索,找出必要或不必要的包裝。這場無包裝實驗將進行11週,並在8月底揭曉成果。若消費者對這種購物型態的反應良好,他們將盡快推行到其他門市。(摘自 CSR@天下
 

(2019/04/18)英國最大超市特易購(Tesco)上個月底宣布將展開為期1個月的無塑生鮮測試計劃,蔬果改採裸賣方式,藉此減少塑膠用量,證明大型零售商必須、也可以加入減塑行列。

特易購將在華特福(Watford)與史溫敦(Swindon)兩家分店展開測試,包括蘋果、洋蔥、香蕉、酪梨、蘑菇等45個品項,都將拋棄塑膠包裝,改以散賣方式陳列銷售,以觀察消費者的接受程度。

「我們希望盡可能移除塑膠包裝,只採用必須的包裝來保護、保存食品。希望這項測試能受到消費者的歡迎。我們將會仔細觀察結果,包括這個做法對於食物浪費可能造成的影響,」特易購品質總監布萊德貝瑞(Sarah Bradbury)說,因為塑膠包裝主要就是為了維持食材的品質、賣相、與保存時間。

特易購在去年宣布將在2019年底前不再用難以回收的塑膠包裝,並在2025年達到讓所有包裝皆能完全回收的目標。(摘自 CSR@天下

bottom of page